原创文章
2025.11.25

共话城投转型新赛道,抢占生物医药黄金投资窗口期

随着“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开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融资平台出清”,为地方国资国企的转型方向划定了清晰的赛道:必须从传统的土地财政和基建投融资,转向培育和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众多新兴赛道中,生物医药产业以其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阔、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的特性,正成为各地方国资平台公司争相布局的“黄金赛道”。

趋势洞察:为什么生物医药是城投转型的重要赛道?

政策强力驱动,赛道前景明确。“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将人民生命健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期,国家在创新药械定价、医保支付、加速审评审批等方面连续释放积极信号,旨在打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期受到国家与地方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韧性增长力。

契合“存量提质”要求,实现价值跃迁。传统的城投公司手握大量资产、资源与数据。转型生物医药领域,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对这些“存量”进行赋能和盘活。例如,将存量物业改造为生物医药孵化器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利用政府背景和信用优势,组建产业基金群,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探索将区域内的医疗健康数据作为战略资产,为AI制药、真实世界研究等前沿领域提供支撑。

构建产业生态,形成发展新动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链条长、集群效应显著的特点。国资平台的入场,能够以其公信力和系统资源优势,有效弥补早期研发与成熟产业化之间的“死亡谷”,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中试基地、临床申报服务中心等,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最终形成带动地方就业、税收和科技竞争力的新增长极。

投资逻辑之变:从“粗放式”到“精耕细作”

在国际视野下,中国医药产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演变:

从“仿制为主”到“源头创新”:随着国家药监局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Me-too/Me-better药物的市场红利正在见顶,同质化内卷加剧。投资焦点正快速向First-in-class(首创新药)和前沿技术(如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药物、AI制药等)转移。这一转变意味着投资周期更长,风险更高,但潜在回报也更为巨大。国资平台作为“耐心资本”,在此领域正可大显身手。

从“单一产品”到“生态构建”:孤立的药厂或研发公司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成功的投资更着眼于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全性与协同效率,包括CXO(医药外包)、冷链物流、专业园区运营、临床资源对接、知识产权服务等配套体系。谁能系统性地搭建起赋能全链条的国际化生态平台,谁就能真正贯通产业整合效率,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从“财务投资”到“战略赋能”:对于国资平台而言,投资生物医药的核心诉求绝不仅是财务回报,更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安全。因此,其投资行为必须超越简单的股权投资,更应注重与被投企业在区域总部落地、产能扩张、引入上下游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战略协同,实现“以投带引,以引促产”。

共谋破局:在思想碰撞中探寻落地路径

面对这一复杂而充满机遇的领域,如何精准把脉政策与市场趋势?如何成功切入并在这条黄金赛道上行稳致远?

2025年12月3日-6日,于南京举办的“2025年城市产业合作大会暨第18届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将设立“聚焦国企新动能”平行专场,深度探讨国资平台转型新兴产业的路径与实践。

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两位在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与生态构建领域拥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带来重磅分享:

主题演讲一:《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医药产业投资逻辑与未来趋势》

主讲人:李靖,药渡经纬董事长、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副理事长

洞见前瞻:李靖董事长将基于全球视野,深度剖析中国医药产业在新周期下的投资逻辑变迁,揭示未来5-10年的核心投资趋势与机遇,为国资平台提供一张清晰的“产业投资地图”。

主题演讲二:《搭建生物医药全链条、国际化生态赋能平台,贯通产业整合效率》

主讲人:郑晓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路径实战:郑晓南秘书长将结合CBIITA联合体的丰富实践,系统阐述如何构建一个能够真正赋能从研发、临床、申报到生产、市场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平台,分享打通创新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策略,为地方国资平台转型提供可落地的模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