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
2025.07.17

中央擘画智慧城市重点,城投如何抓紧行动?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继2015年之后,时隔十年的再次召开,系统擘画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其中,会议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十年前,“智慧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导向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复杂。这一变化也为城投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在思路、能力和机制上全面升级。

一、从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看智慧城市的内涵演变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这一阶段的关键词集中在平台、数据、功能集成,核心是信息化支撑和管理水平提升。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总体目标下,更强调要“便捷高效”推动理念、模式、手段的系统创新。特别是要求构建响应群众诉求的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治理导向明显增强。

可见,智慧城市的提法已经从基础平台建设阶段,走向以公共治理和民生服务为核心的新阶段。对此,城投企业需适应以下三大转变:

一是从平台搭建向治理融合转变。智慧城市不再是信息系统的堆叠组合,而是要深度嵌入城市治理体系,支撑指挥调度、流程协同和应急响应等核心功能。这要求参与主体具备对接治理机制的能力,能够服务于城市治理的整体逻辑和运行机制。

二是从分散建设向系统协同转变。智慧城市建设需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集成,形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统一调度的整体格局,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协同联动,这要求企业具备全链条、跨领域的统筹能力。

三是从技术导入向服务导向转变。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增强群众获得感,解决城市运行中的堵点、难点和盲点。建设成果能否真正落地转化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将成为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

二、承接智慧城市新任务,城投有哪些比较优势?

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城投企业在资源统筹、政策支持、信用基础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综合能力,这与当前智慧城市从建设转向治理、从分散转向协同、从技术转向服务的方向高度契合。

(一)面对治理导向转变,城投企业具备机制对接与落地能力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围绕群众需求构建高效、协同、便捷的治理体系。智慧城市从“技术搭建”迈向“治理融合”,要求参与主体能够不仅建系统、还要融机制、强响应。

城投企业长期服务政府重大项目,熟悉城市治理的模式与流程,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力和机制对接能力。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重要纽带,城投企业可在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发挥“统筹推动者”的角色,有助于将技术能力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面对系统协同要求提升,城投企业具备投建运一体化能力

会议提出智慧城市要实现治理理念、管理模式、技术手段“三个创新”,这意味着建设主体不应只聚焦某一领域的单点突破,而要具备统筹多个领域、多个系统的协同能力。

城投企业掌握多领域城市资产,如道路交通、水务燃气、园林环卫等,在参与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是场景资源最丰富、业务链条最完整的参与者之一。这种跨领域、跨层级的资源统筹与项目管理能力,为打通多个智慧系统、形成数据闭环、提升运行效率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面对公共服务导向强化,城投企业具备场景运营与服务能力

会议明确提出要“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调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成果要更多体现在服务群众的便利性和获得感上。

城投企业作为城市服务的实施主体,在交通出行、市政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能够将数据平台、智能设备、应用系统与真实场景高效融合,构建可持续、可推广的服务模式。通过参与如城市大脑、智慧社区等项目,城投企业可逐步从项目建设者向服务供给者、城市运营商转型,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为自身市场化转型探索出可行路径。

三、相关案例

地方城投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凭借对本地资源的深度掌控与城市运营经验,可多维度入局,积极参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基建、城市大脑等场景,并探索多元化参与模式。

(一)天津城投集团

天津城投集团以智慧化升级为抓手,在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基建三大领域深耕实践,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扎实的支撑与示范。

在智慧交通领域,天津城投集团依托其在高速公路领域的主业资源,不断推动交通运行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目前,公司已在所辖1200余公里高速公路上部署视频监控与感知系统,形成全覆盖的智能路网,并建成通信管道总长度达1.4万孔公里,为交通数据的高效传输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公司建设数字化运行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实现交通流量监测、运行态势分析、应急事件联动等功能,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与运行安全。此外,公司还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工程项目质量溯源系统,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的透明化管理。

在智慧社区领域,天津城投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深度融合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构建起涵盖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慧养老、智慧物业、城市安防及数字生活等多元场景的智慧生态。居民通过手机端应用即可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社区公告实时查看、物业报修一键提交等功能,让生活的便捷性、舒适性与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生活”。

在城市大脑领域,依托于智慧基建的底层支撑,天津城投集团坚持“算力+网络”双轮驱动,系统构建支撑智慧城市高效运行的数字底座。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依托现有通信管道资源,公司建设覆盖全市的高带宽、高可靠性光纤网络,打造城市级“智慧光网”,为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多类应用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公司建成数字化运行调度中心和城市数据中心,具备数据汇聚、智能分析、应急联动等综合能力,为城市治理、应急指挥、资源调度等核心场景提供算力支持与平台能力。同时,公司推动落实“六个一”工程(即一张网、一朵云、一中心、一平台、一幅图、一套表),搭建面向全市的统一数字平台架构,实现感知数据归集、政务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联动,全面支撑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二)南京城建集团

南京市城建集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逐步构建起多层级、多场景的智慧治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探索路径。

在城市感知设施建设领域,集团所属照明集团在建邺区落地南京首杆“AI+无人机”智慧路灯,集成AI算法、无人机机场、摄像头与环境传感器,实现对照明设施、道路交通、河道环境等多类场景的智能巡检和实时响应,初步构建起“空地一体”的感知网络,推动传统市政设施向智慧治理节点转型。

在智慧交通领域,公交集团联合蚂蚁集团共同开发“小蓝鲸”线网大模型,融合位置服务、移动支付和自有运营数据,完成南京市全域出行OD数据集构建,实现公交线路规划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的系统优化。2024年,该模型已优化线路70余条,提升了城市公共出行资源配置效率。

在智慧管养与安全监测领域,南京市城建集团积极推进AI技术与感知网络的融合应用,构建多层级、多场景的城市运行保障体系。运营集团打造的城市隧道安全预警平台,融合YOLO视觉识别与多模态数据分析技术,可实现对隧道火情、积水、行人闯入等事件的实时识别与秒级响应,推动城市运行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主动预警”转变。与此同时,市政公司自主研发AI病害智能巡查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道路桥梁裂缝、坑槽等病害的自动识别与定位,巡查效率提升5倍以上,识别准确率超过90%,有效提升道路设施日常巡检与维护的智能化水平。

(三)福州城投集团

福州城投集团以“四链四驱双循环”业务发展体系为核心,聚焦城市运营、建设、开发与战略投资四大板块,围绕城市运行、民生服务与数字底座建设多个方向,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本地化实践路径。

在智慧民生服务领域,福州城投旗下新基建集团聚焦数字便民体系建设,打造“榕城小福生活”平台,整合商城消费、家电以旧换新、停车、充换电等30余类便民场景,提升市民日常生活的数字化体验。其中,“小福泊车”通过5G+全域智慧停车平台,对7千个路内泊位、5万余个路外泊位实现智慧化运营,依托视觉融合感知技术实现无人值守与精准引导;“小福充电”响应“福建超充第一城”建设,建成64座充电站、近1500把充电枪,构建起高效的城市新能源服务网络。

在智慧城市治理领域,福州城投集团围绕城市运行监测、应急响应和数据治理等关键环节,构建了多维一体的智慧治理能力体系。在运行保障方面,公司建立涵盖200余个易涝点监测点位、融合300余路视频数据的智能监测网络,配套应急储能装置与无人机编队,实现对积水排涝、桥隧检测、燃气预警等场景的智能感知与高效响应。无人机系统具备巡检、应急通信、灾害搜救等能力,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空中守护”。在数据治理方面,公司联合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建设“城投小福可信数据空间”,依托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推动城市数据“可用不可见”“全生命周期可信流通”,为城市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技术底座与制度支撑。

此外,在智慧环保领域,“福州城投集团构建“榕小分”垃圾分类体系,推动垃圾投放、回收、转运、处置全链条智能化管理,2024年底启用的塑料全品类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智慧动能。在智慧养老领域,福州城投・光大百龄帮颐养中心引入AI睡眠枕、毫米波智能监测仪等设备,构建“一人一码”健康管理体系,让科技温暖老年生活。在智慧文旅领域,与同济大学合作打造的闽江之心“福元宇宙”示范商圈,通过商户数字化升级、AR虚拟打卡点、主题游览线路等创新,推动传统商圈向虚实融合的消费新地标转型。

四、结语

城投企业布局智慧城市产业,需立足自身在城市资源整合、政府协同联动等方面的固有优势,以“智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者、核心平台运营服务商、关键领域解决方案集成商”为核心定位,通过发起新设、合资合作、投资并购、战略同盟等多元路径,在智慧基建投资、核心平台运营、场景解决方案集成等领域拓展业务,同步探索投融资收益、项目管理服务、场景运营分红、产业孵化增值等可持续盈利模式,既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流程支撑,赋能城市治理升级与产业转型,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自身从传统建设者向智慧城市运营商的转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