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
2024.01.20

赋能发展 链接资源 2023中国城市发展金融赋能研讨会隆重召开

2023年无锡

(城市投资网讯)2023年6月14日-16日,2023中国城市发展金融赋能研讨会暨全国城投产业合作交流会在江苏无锡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汇聚资源、共建生态、协同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组委会、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联合主办,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开发性金融大讲堂、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城市投资网、恒创城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支持。此外,会议还得到了新华财经、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无锡日报、无锡广电等数十家媒体的大力支持。

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领导和演讲嘉宾有: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伟祥、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秘书长王春龙、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常务副理事长、现代咨询董事长丁伯康、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副理事长、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唐劲松、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副理事长、合肥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卓、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胜利、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王钧、华为(南京)沃土产业赋能基地总经理潘兴修、恒创城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贺玉峰等。

多位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顾问,20多个省会级以上国企平台公司主要领导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部门和国企平台公司的100多家单位400多名代表出席。

 领导致辞 

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伟祥为本次研讨会致辞。

他说,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是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是“四千四万”精神的践行地。当前无锡正紧紧围绕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高质量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更新焕新,积极创造“无难事  锡心办”的优质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令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城市。

黄伟祥在致辞中提出,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模样,需要城市建设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深入合作,特别是对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国资国企改革等重要课题,借这次会议机会,通过交流研讨,积极应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共同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专家演讲 

本次研讨会共安排了9位专家,从国家宏观政策和制度、行业发展趋势与现状分析、城投公司转型实践和参考、以及最新的金融市场、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发展等角度进行演讲。

他们分别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全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副理事长、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唐劲松、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兼现代研究院院长丁伯康、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副理事长、合肥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卓、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副理事长、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胜利、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王钧、华为(南京)沃土产业赋能基地总经理潘兴修、恒创城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贺玉峰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全厚

《积极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赵全厚从债务缓释的角度提出下半年政策导向,要把积极财政政策从债务偿还的压力中释放出来。

第一,受多重因素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空间已经很少,能否调整债率指标?比如从120%调到150%。

第二,既然隐性债务化债没那么多空间指标,是不是把隐性债务化债期限不要拘泥于十年?尤其是考虑到疫情三年的非正常年景,至少考虑把隐性债务化解往后退三年。

第三,针对有前景的,有现金流的,不是隐性债务的城投市场债务,建议国家成立金融稳定基金,利用可转化债的工具,向中小银行资本金注入方式,先持有这类债务一段时间。等这些公司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同时逐步回购或者上市。

上述举措可以使得地方政府的财力更多的不集中于还债,而是能够有效的释放积极财政政策安排的扩投资、扩内需、促消费作用,经济能够尽快进入修复性的循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

《债务与现代增长 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

回顾中国城市化演进趋势,赵燕菁提出2004年开始实施土地招拍挂之后,地方政府掌握了土地收益,并以此抵押进行负债,城市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剧烈的扩张,中国经济逐渐形成以土地金融为基础的核心资本市场。

广受市场关注的城投债和土地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如何正确理解“债务”问题?赵燕菁认为,微观层面的家庭和企业,可以不借钱不负债,但是到宏观经济层面却不能如此。现代的增长必须是负债增长,因为货币是通过负债创造出来,有了货币才会有需求,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

赵燕菁提出,债务端是经济重启的关键。一方面,只有中央能保住负债端,国债必须替代房地产成为信用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要策划大项目,有了信用还必须足够大能够自负盈亏的“好项目”,要把策划、生成项目当作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副理事长、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唐劲松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在市场化转型和金融赋能发展中的实践探索》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组建于2020年12月,由三家市属国企重组而来。截至2022年底,集团合并口径的资产总额达到1457亿元,实现营收75.5亿元,利润总额8.27亿元,上缴税收7.13亿元,较重组时分别增长25%、21%、15%和56%,取得显著转型发展成效。

唐劲松以集团所属无锡建发公司为例,分享在推进市场化转型和金融赋能城市发展的经验。一是通过着力充盈经营性现金流、改善企业资产结构、消减存量债务规模解决转型发展的“存量”问题。二是紧紧围绕创新、人才、信用三大要素解决转型发展的“支撑”问题三是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解决转型发展的“方向”问题

无锡建发已转型成为在市场化领域拥有多元经营业务、具有一定竞争力且控制一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性国有企业。唐劲松认为,只要政府部门和城投类平台能上下一心,认真处理好存量债务化解和市场化的业务,原有的管理团队和市场化人员,经营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关系,也一定能够推动平台转型取得实效。

唐劲松还就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和路径,以及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享。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

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兼现代研究院院长丁伯康

《加快五个转型和产业合作 促进城市经济和城投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城投行业资深专家,丁伯康认为,当下城投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源不在城投自身,实际上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折射。城投迫切需要加快五个转型,以促进城市经济和城投健康发展。

  • 加快市场化转型。城投要确定市场化理念,用好市场化政策,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政企合作机制、现代化用人机制等)。市长给的资源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出效益。
  • 加快产业化转型。城投要着力提升产业带动力,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融合度和“互联”度,重点形成产业集群或者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智慧化、企业平台化、应用场景化”。
  • 加快绿色化转型。城投要重点抓无废城市和双碳战略下的政策性热点项目的发展机遇,实现资源转换和资源运作,提升地方经济持续增长力。
  • 加快数智化转型。城投要从“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布局转型,即扩展数字化广度、深挖数字化深度,规划场景、流程、业务、集团的连接关系与融通逻辑,以增强经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 加快规范化转型。根据1.0-5.0版本国企平台公司发展层级和版本,城投要从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做起,不断对标一流,提升层级。

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副理事长、合肥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卓

《国有资本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合肥建投集团的转型发展之路》

近年来,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合肥建投正是在合肥市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培育的过程中抓住了机遇,探索了一条城投与产投协同发展的道路。

首先,李宏卓回顾了集团自成立后经历的两轮深度转型。

2008年以来从投资京东方开始,集团累计参与主导了超过3400亿的项目投资,逐步从传统的政府融资平台转向战新产业投资平台,走出了一条城投类企业转型发展的新道路。

2019年以来,围绕打造“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城市运营服务商、引领战新产业投资的国有资本操盘手”的目标,用市场化方式转型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其次,李宏卓介绍了合肥建投集团战新产业投资成效以及众多经典案例,并分享了国资平台开展产业投资的几点思考:从科学决策投资项目到多元并举参与投资,再到投后管理规范有序,以及早日实现“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最后,李宏卓就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提出相关建议,包括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平台公司的关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治理体系、采用市场化机制进行开拓转型以及积极发展业务多元化、拓展区域多元化。